铁路系统庞大,所以也总是容易有“炸锅”的事情。2025年6月12日,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也让铁路系统瞋目结舌。那么,费东斌怎么升上来的呢?又为何会出事呢?
其实,先不说他在铁路系统的沈阳局、青藏铁路、呼和浩特局“三大利益圈子”,就光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种马铃薯”的事情,就足够经典,完全可以剖析出他的机敏、能干以及迎合上级的能力,但其“政绩观”也太明显了,这既是快速升为副部级干部的原因,也是他最后落马的根源。
费东斌屡创“年轻干部”的提拔记录
费东斌被查事先并无征兆,此前6月5日,费东斌还在北京会见了蒙古铁路局局长边·阿图尔,看不出费东斌当时有啥问题,因为一般来说,有问题的人不会去会面外宾。
而在此之前,费东斌可谓春风得意。费东斌1970年8月出生,辽宁锦州人,他屡创铁路系统的干部年轻化纪律。
1998年7月,费东斌当沈阳铁路局沈阳分局沈阳南站副站长时只有28岁,完全只是个小伙子。
2003年8月,费东斌当沈阳铁路局长春铁路分局副局长时只有33岁。而且,两年后的2005年10月,他就升任沈阳铁路局总工程师,这时候他只有35岁,成了全国铁路系统最年轻的副局级之一.。
又仅仅过了4年,费东斌再次获得提拔。2008年2月,费东斌担任青藏铁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时,他又被明确为正局级,当时他只有38岁,是全国铁路系统最年轻的正局级。
号召“种马铃薯”结果升为了副省长
熟悉费东斌的人都认为他很聪明,能力过人,而且,他在仕途上也同样如此,当年从铁路系统调到地方上去,就是他走对的一步。
2013年1月,费东斌调任呼和浩特铁路局局长,这时候他43岁了,可能感觉到一直在铁路系统难以再上去,于是,2016年5月他调任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政 法委书记(正厅级),几个月后,他就去担任了乌兰察布市长,而在乌兰察布,成了他最重要的历史机遇,而这又源于在当地推广耕种马铃薯。
这其实也凸显了费东斌的能力和见过大世面所形成的洞察力,他觉得马铃薯是个极有前景的产业,事后证明他成功了。但真正引发他成功提拔的还有一次对外推广。
有一次特殊机遇上,领导问他:“今年经济影响大吗?”
费东斌说,有绿色农畜产业“铺路架桥”,马铃薯、燕麦都打出了名气。这个回答引发了领导对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的兴趣。
接下来,领导问:“你们那儿的马铃薯是做工业原料好还是食用好?
费东斌回答说:“食用好,而且是很好的种薯!这段时间,价格不仅没有落,反而涨了。
领导显然对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不大熟悉,又问:“甘肃那边种植马铃薯也比较出名吧?”
费东斌抬高了嗓门:“我们叫'马铃薯之都’,他们叫'马铃薯之乡'都好!”
话音一落,领导和旁边的人都笑了但显然,费东斌这次的回答极其完美——机智、幽默、知识渊博、遇到领导也不休,给人感觉有自信、有水平。
这就酝酿了他后来的提拔之路。
追求快速被提拔显然是操之过急
布局、做大马铃薯产业以及前述与领导的对答为费东斌打造了很好的形象2020年7月6日下午,乌兰察布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费东斌任乌兰察布市委书记。
当时,费东斌在表态发言中表示,“我坚决拥护和服从上级决定,将倍加努力、勤勉工作,不辜负上级重托、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但其实仅过了几个月,他就提拔为河南省副省长。从内蒙的一个地市要提拔到自治区当副职都不容易,何况直接提拔到河南这么大的省,显然,费东斌很成功,也成了当地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当地的骄傲。
不过,在河南也只待了一年多,2021年,费东斌又选择回到了老本行,当国家铁路局局长,当时他只有51岁。
这么算下来,从2016年离开铁路系统,仅5年之后,当费东斌重新回到铁路系统时,他已经登上了“铁路系统之巅”,而且在全国副部级干部中也属于非常年轻,前途看起来还无量。
但仅3年之后,费东斌就被查,他的“马铃薯对话”也只是给了他提拔的机遇,并没有保住他后半生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