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北京联通智慧医疗破解“挂号难”

2025-07-18 11:19

“看病难、挂号繁”曾是北京市民心中挥之不去的“急难愁盼”。在这座超大城市里,为了一个专家号,人们往往在多平台辗转,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面对市民对更便捷、更高效、更公平的医疗服务的深切期盼,北京联通积极践行“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承诺,将数字化、智能化的力量注入医疗民生领域,全力支撑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建设,以科技之力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建设的大型统一挂号平台,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自2011年起已平稳运行十余载,这不仅仅是一个挂号工具,更是北京联通协同政府部门回应民生诉求、办好民生实事的关键一环。经过多年深耕,平台已然成为连接千万市民与百家医院的核心枢纽,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正是“我必有应”的最佳注脚:

信赖的基石:注册就诊用户数超过3000万人,庞大而活跃的用户基础,是市民用指尖投出的信任票。

资源的全覆盖:全面接入北京298家医院,核心的二、三级医院基本实现全覆盖,优质医疗资源高度整合,触手可及。

服务的强保障:单日挂号量峰值突破10.55万次,强大的服务能力从容应对市民就诊高峰,保障了服务的稳定与高效。

构建全流程服务矩阵,一站式解决就医难题

为将“办实事”落到实处,平台围绕患者就医的核心环节,构建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服务闭环,让“智慧医疗”贯穿始终。

诊前:告别奔波,轻松预约

过去,挂号是看病的第一道“坎”。如今,这道“坎”正被科技逐渐填平。平台聚合了全市近300家医院的号源,市民只需通过“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众号或拨打010-114电话,即可一次注册,预约所有上线医院的号源。针对“不知道该挂哪个科”的困扰,平台提供智能导诊与模糊查询功能,通过智能症状分析,精准匹配科室医生。针对热门专家号“一号难求”的痛点,平台在85家医院推出了“候补挂号”服务,当号源约满时,患者可进入候补队列,等待他人取消后释放的号源,极大地提升了挂上专家号的成功率。

诊中:信息互通,省时省心

将患者从院内的焦虑等待中解放出来,是平台服务的又一核心目标。覆盖44家医院的“候诊排队在线查询”功能,让患者可以实时掌握排队动态,合理安排时间,告别在诊室门口的“焦虑等待”。支付环节的拥堵同样是就医过程中的一大痛点。目前平台已在全市229家医院实现了医保移动支付,挂号费、诊疗费、药费均可在线上通过医保个人账户直接结算,累计完成的58万笔订单和超过3582万元的结算费用,意味着免去了数十万次的窗口排队烦恼。

诊后:报告速查,服务延续

为了取一张化验单、一张CT片而再跑一趟医院,曾是许多患者的无奈之举。平台推出的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功能,覆盖172家医院的检验报告和231家医院的医疗影像,化验单、X光、CT等报告可实时推送到患者手机上,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此外,平台还打通了线上复诊、开药、缴费的全流程,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互联网医院服务。

守护公平与温度,让每一位市民都被看见

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人文关怀,是衡量“办实事”成效的重要标尺。为维护公平的就医环境,平台运用大数据算法精准打击“黄牛”,使热点医生的订单取消率显著下降了7.6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北京联通深知,科技的进步不应该让任何一个群体掉队。平台特别推出了“老年关怀版”,以超大字体、简化流程,并配备超过200席的电话人工专席,为老年及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指导。这份温暖,同样体现在常态化的“用户体验官”活动中。平台已成功举办20场活动,认真倾听用户声音,收集并采纳了43项优化建议,让用户深度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共同提升服务品质。

永不止步,为“健康北京”注入联通力量

从上线36项便民惠民功能,到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每一步成长,都印刻着北京联通“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初心与担当。展望未来,平台将继续优化功能、深化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并着力开发家属代查老人检验报告等实用新功能,同时以最高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北京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北京联通将始终紧扣市民需求,把“民有所呼”作为服务提升的第一信号,以更高标准推进平台功能创新——积极响应各类就医场景需求,扩展报告查询、影像服务、体检数据、病历管理等一站式健康档案服务,通过数据互通、流程再造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便民化水平。北京联通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首都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健康北京”建设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康玲华)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北京联通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