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一碗米粉连两国

2025-09-04 17:34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口岸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在河口县城内的老越南街,夜幕初垂,街巷已热闹起来。越南米粉的香气混着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交织成这里独有的烟火气。“阿姐,来碗米粉!”店主阿莲应声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越南米粉,氤氲的香气中,收银台旁立着的“中国移动业务宣传展架”格外醒目。

米粉店主阿莲为到中国的越南客户办理中国移动套餐

谁能想到,这碗承载着中越两国风味的米粉,竟成了跨境通信服务的“破冰者”,串联起两国边民之间一条条温暖的纽带。

2023年初,随着中越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到中国跨境务工、经商的越南人员持续增加,通信需求不断上升。然而,语言不通、信任缺失、政策合规等问题,却如同一道道无形的屏障,让不少越南边民“想用不敢用、要用不会用”。

工作人员向到中国的越南客户讲解套餐详情

如何让服务真正“跨过河”?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河口分公司的负责人语气坚定:“必须主动向前,把服务送到他们身边。”

“要打开局面,得先找到‘关键人’。”负责该片区的中国移动服务网格主任张楠回忆。团队花了半个月走街串巷,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阿莲身上——她在河口县城内的老越南街经营一家米线店,是当地越南人日常聚集的“信息站”。

起初,阿莲紧攥着围裙,警惕地看着这群“蓝制服”:“我不懂中文,怕被多收费。”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河口分公司霹雳壹号班组成员不急不躁,连续一个月风雨无阻上门:唠家常、手把手教她设置手机、逐条翻译账单、耐心讲解套餐,还帮她用微信谈成了第一单中国生意。有一次,阿莲的手机突然无法上网了,急得她团团转。班组成员得知后,立刻赶到店里,仔细检查手机设置,发现是网络配置出了问题,他们耐心地重新设置好,手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他们不是卖卡的,是来帮我的。”阿莲渐渐放下了戒备,主动提出:“我认识很多越南老乡,可以帮你们介绍,让大家都能用上方便又实惠的服务。”

如今,阿莲不仅是移动业务代理点,还协助发展了50家合作商户,覆盖老越南街半数越南商铺。她的米线店,也成了移动服务的“口碑传播站”。

从一家小店的信任,到千名工人的便利,服务的温度在持续升温。

“以前领工资要跑很远,现在直接打到卡里,太方便了!”在独盈服装厂,越南女工阿香展示着她的“工资卡+移动号卡”套餐。这是“霹雳壹号”班组联合邮储银行推出的创新服务——工资入账即通信畅通,务工、通信、金融一卡集成。

工作人员进入河口县工厂帮助越南工人办理“工资卡+移动号卡”套餐

这一融合服务,精准回应了到中国务工的越南工人的实际需求:工资发放更安全,通话上网更实惠,生活缴费更便捷。在自贸耀泰劳务公司,“移动服务日”成了工人们最期待的时刻:工作人员用越南语播放电视节目、演示智能语音遥控功能,让技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中国的技术真厉害,现在我也能轻松玩转这些高科技啦,感觉生活都变得更有趣了!”越南工人阿文兴奋地说。

更暖人心的是“三上门”服务:上门办理、上门安装、上门教学。给河口县城内的香蕉种植园的30名越南工人办卡,他们烈日中往返三次;为教会一位越南大妈使用视频通话,工作人员连续三天上门指导。2024年以来,700多名越南工人用上了移动号卡,120条宽带线接入异国生活,每一张卡背后,都是一段被温暖连接的故事。

服务的触角,正从个体走向生态。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河口分公司与越南商铺共建异业合作网点,将通信服务嵌入日常商业场景。

在天善国际劳务公司,每月15日“发薪日”同步成为移动服务日,工人领工资的同时就能咨询业务、办理套餐。在河口最大的越南商品城——北山国际商贸城,部分越南商铺挂上了“中国移动合作点”标识,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服务网络。目前,越南城200家商铺中,50%的商铺越南工人已使用移动卡。

“以前觉得移动是大公司,现在知道他们就在身边。”开杂货店的阿梅笑着说,自从店里成了合作点,老乡们来买东西时总会顺便问两句通信的事,“客户多了,生意火了,这才是真的双赢。”

在中越建交75周年之际,这条由数字技术铺就的“友谊通道”上,信号正载着欢笑与希望,在两国边民间悄然流淌。“通信无国界”的愿景,正在这些寻常的坚守中,一步步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康玲华)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