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CEO叶洪新与前员工线上争执 从剃须刀到500万分手费背后是什么?

2025-09-15 22:32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张蓬文/文

近日,徕芬创始人兼CEO叶洪新与前员工潘坚的“互喷风波”引发了广泛关注。

事情源于8月16日,一博主发布了一则剃须刀评测视频,并表示徕芬P3Pro的表现不及飞科F8。叶洪新转发该视频并质疑其客观性,暗示存在收费操纵行为,更在评论区直接指责该博主的哥哥、徕芬前员工潘坚“收钱办事没良心”。

8月17日,双方互怼升级。叶洪新发文指控潘坚以零元入股徕芬,因投资人不满其能力,最终以500万元“分手费”离职,但离职后却“靠出卖和打击徕芬获利”。潘坚回应称,按最初叶洪新承诺的股权支付分手费实际要过亿,500万是缩水补偿。 

 8月18日凌晨,叶洪新微博发文称“翻篇”,并删去相关控诉潘坚的微博。随后,该博主转发微博,表示“风波就到这里,只要日后不再反复,我们也不再追究”。

尽管这场舆论战暂告一段落,徕芬的剃须刀业务却愈发引人关注。今年5月,徕芬推出了两款往复式剃须刀T1 Pro和P3 Pro,定价介于499元至699元之间,试图以高性价比切入被飞利浦、博朗等国际品牌主导的高端市场,并弥补其电动牙刷业务带来的亏损。

然而产品上市后虽一度热销至断货,却很快陷入热议。T1 Pro被指外观设计与松下Air TM20高度相似。不过,松下并未状告徕芬的剃须刀外观设计侵权,因此,这种质疑只能说是网友的猜测,甚至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在攻击徕芬。

据悉,中国剃须刀市场高端领域超70%的份额长期由国际品牌占据,中低端市场则深陷价格战。徕芬希望以中间价位撬动消费升级需求,也不是坏事。。

徕芬的最强项是吹风机,但徕芬近年来还进军电动牙刷和剃须刀业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徕芬近年来营收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2022至2024年“双十一”期间,徕芬全网交易额增速从51.7%下滑至13%。另有消息称,其电动牙刷业务在2024年净亏损达8000万元。因此,剃须刀被公司寄予厚望,称“研发投入4年”“投资超1亿元”。

目前,中高端剃须刀被飞利浦、松下等品牌垄断,价格高昂,确实需要飞科、徕芬等国产品牌来打破这种垄断,在剃须刀市场,徕芬是有机会的,就看是否能做成功了。

中国不少产品领域都是如此,比如复印机、打字机等都被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垄断了中国市场,其实此类产品并非技术上高不可攀。

(责任编辑:朱欣雨)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