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5日,第五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主论坛在京启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网首任董事长周锡生,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励建安,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朱为模,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孙佳妮等出席大会。本次大会以“构建健康生态 成就美好生活”为主题,汇集来自医院、高校、科研机构、康养、高科技产业、新闻媒体等千余位代表嘉宾,通过政策解读、学术发布、产业对话、全民互动四大维度,解锁“主动健康”时代的生活方式密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樊静
大会开幕致辞环节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樊静主持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郑哲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郑哲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关键阶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有效应对慢性病防控挑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2020年成立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在心血管疾病防控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专业支撑作用。面对当前慢性疾病防控持续的挑战,郑主任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倡导社会共治,凝聚全方位参与合力;强化专业技术指导,提升常态化服务能力;聚焦重点人群,实施分类精准干预;深化科技创新,赋能智能化发展,让科技创新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加速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
胡盛寿院长对本届大会主题“构建健康生态 成就美好生活”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重磅演讲。胡院长首先指出医学界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两个“基本事实”:一、生活方式是慢病发生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二、传统的疾病防治模式不改变生活方式习惯。经典生活方式医学概念自1989年概念提出至今已36年,但无论是“传统科普教育”还是“现代技术演进”,其效果均未尽如人意。目前,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的发展仍处初级阶段,全社会健康生活方式远未普及。
报告随后引用王阳明的名言“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至知”指出,自然“养成”的过程是“知-行-信”的过程。
在“知”的层面,首先要跨越思想认知的“鸿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健康生活方式不是“教”出来的,传统的“专家式”健康教育只是单向知识灌输,没有唤醒个体的理解力。健康生活方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希望社会各界携手构建良好生态,培育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
在“行”的层面,要打造“评估-干预-执行-反馈”的闭环。
评估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第一步,构成‘知-行’反馈的闭环基础。报告运用运动、营养、心理、睡眠四个案例,阐释评估需借助数据解读生活方式与身体机能,预测风险,并生成干预处方。通过评估,用数据解读生活方式与身体机能的关系,让患者看得见自己的生活方式处方是怎么来的。未来的评估,还要超越现有认知,用数据让看不见的未来潜在风险在当下展现;医工交叉、融合创新,让看不见的身体机能“可视化”;通过生命体征全时段无感监测,重构“健康”视角和纬度。通过“评估—行动—再评估”的正反馈让“知识”升华为“信念”。
“评估-干预-执行-反馈”闭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生态环境构建。政府要创造“可得、可见、可持续”的公共条件,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更大层面的生态构建进行布局;专业人士要把科学转化为“可落地、可持续”的健康服务;社会机构、企业要把健康纳入社会与商业常态,形成正向生态循环;大数据、AI也要深度参与赋能生态建设。
打造从“认识到要改变”,到“行为上能改变”,再到“思想上想改变”的长效机制和生态环境,让健康生活方式从知识层面的“必要”,转化为行动层面的“必须”,最终升华成为信念层面的“必然”。报告最后号召政府、专业人士、企业、社会各界和每个个体共同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共同打造生活方式的生态建设,让健康生活方式“自然”养成。

高光呈现启动仪式
主旨演讲之后,大会推出高光时刻发布“肥胖慢性病管理培训师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高光明副司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孙佳妮女士共同上台进行启动仪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起的“肥胖慢性病管理师培训项目旨在提升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体重管理门诊的服务能力,建立国家级培训师队伍。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全国63位知名专家组织成立了全球健康生活方式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HAPE),评选出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学术研究和科普作品,在大会上进行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网首任董事长周锡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毕宇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安平参与发布环节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巅峰论坛:打造健康生态共同体
巅峰论坛是每届大会的吸睛环节。首先,由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教授作为学术主持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院士;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斌;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北大医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展开精彩对话。陈君石院士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需“动员个体主动参与”。朱友刚董事长提出,保险行业可通过“健康管理+保险产品”模式,实现风险减量与用户健康的双赢。张斌董事长则分享了旅居养老模式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强调医养结合与科技赋能的重要性。

主持人冯雪教授、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北大医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斌(左到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进刚,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为模,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汝华(左到右)
巅峰论坛下半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进刚担任主持人,邀请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为模,及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汝华,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路径与社会支持”展开深度对话。励建安院士以自身从“久坐亚健康”到“周跑7马”的转变为例,直言“运动是良药”。朱为模院士从进化论视角阐释“人之初,性本动”,呼吁回归运动本能。王汝华副总裁介绍企业依托7万营养顾问与1.7万健康教练,打造“大健康社群”模式,助力用户养成健康习惯。
五年新章:生活方式医学融入公卫体系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教授
开幕式尾声,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教授发起倡议,经历五年的大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融入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届大会创新性的以“构建健康生态 成就美好生活”为导向,希望推动生活方式医学从专业走向全社会共建共享的
主论坛权威隆重,分论坛精彩纷呈。体重管理分论坛开启打破“营养-运动-科技-心理”壁垒的跨界对话;“青少年身心健康论坛启动“艺术滋养·健康生活”筑基计划;“正念论坛”聚焦“正念融入生活”;“运动抗衰时代论坛”聚焦运动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与临床实践;数智心糖代谢论坛解锁“代谢健康密码”,生活方式医学联盟论坛分享案例剖析,探讨生活方式医学的运营模式;健康教育论坛推出健康科普工作坊;健康管理论坛、社区防治等论坛也将深入探讨各自领域的生态建设路径。
大会开设丰富多彩的体重管理成果展,阜外西山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旗舰中心展、健康市集、健康生活方式特展等火爆展区。大会吸引来自全国的1700余名来宾,举办学术报告50场,专题研讨16次,通过"云端+线下"双轨传播,实现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000万次,直播观看量超1152万,且热度还在不断攀升,带动全民健康话题讨论热度。

未来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携手将大会的智慧结晶转化为全民行动指南,共同书写"治未病、重预防"的健康中国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丹丹)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