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馆的闲话 | 羁旅散章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017-12-14 10:29 奔跑的解忧杂货铺

 奔跑的华哥 /文

专栏作者简介:奔跑的华哥,知名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自由作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业电信业十年、航空业八年,现任央企子公司高管。个人公众号ID:奔跑的解忧杂货铺。

秦淮河

李白诗,马背书虫书赠(2005年1月3日)

 1

 因为萨斯的原因,在北京捂了两个多月,终于能出来透透气儿,住在夫子庙边上的状元楼酒店。

 去年来也住在这里,不过那次匆忙,没有光顾河边。再往前算,来这里就是1996年的9月了,那是我首次20天江南大游荡的起点,住在附近一个简朴的招待所。记得在乌衣巷前的那座桥留过影,那时穿了一条白色裤子,一条兰色T恤,瘦瘦的样子,蛮精神,全然不象如今这样"圆"。哎,六七年就这样过去了。

 2

 一直在冥思一个关于旅馆的题目。背着行囊走走停停的游子,对那天天要歇息的旅馆,不免都会有些感言。

 有一日翻闲书,忽然读到一个句子,写道:"孤馆寒窗风更雨。"——这个在路上羁旅的情状和况味,出自北宋一个叫秦观的年轻人笔下,算起来他这次住旅馆的经历,距离我们差不多有一千年了。

 这旅馆,古人称之为"逆旅",好象是个很有诗意的词儿。《说文解字》解释得很明白:逆,迎也;旅,客也。"逆旅"的意思就是旅途中休息食宿的处所。这个秦观可能是比较FB的,象我现在一样,他住的"孤馆"或许就是"单人间"吧,难怪寂寞。

秦淮河

3

 我至今对古代以来人们的一些"行走"方式是有点嫉妒的。

 一种是读书人的"游学",带着点盘缠到处游历,以文会友,拜师问学,走走停停,故事多了,历练也就多了。这种"学旅"据说在春秋末年私学开办后就出现了。有人考证,司马迁的游学行踪遍及13个省,是带了访古的色彩的,不过可惜的是那个时代不流行"攻略"文体,我不知他在路上是怎么住的。

 不可多得的是,"志在烟霞"的徐霞客的游记采用的是日记体,因此带有很多"攻略"色彩,沿途住店的遭遇记载就比较丰富。他借住寺庙和露宿很频繁,弄出很多传奇色彩来。

 不过也有把他整得很惨的时候。在他的《江右游日记》中,记载了一次在江西波阳一带的投宿遭遇:"时雨未已","余衣甚湿,日且就昏,其南房方聚众作法,拒客不纳,北房亦尤而效之,求一卧而不可得。彷徨既久,寒冽殊甚,强索卧石龛之间。令童以所赉米具就炊,始无薪,既以细米易,而成粥竟不见米粒也。"真是惨!

 游学中逆旅遭际比较另类一点的,就是唐代那个赶考去的洛阳张生。这个家伙途中投宿在普救寺,巧遇到来烧香的漂亮MM崔莺莺,闹出一出艳遇的大戏来,竟成佳话,想想真是好玩之极。

秦淮河

4

 另外一种是"宦游"。当个不大不小的官,知府、刺史之类,两三年一徙,不仅可以勤政为民,兼济天下,以尽平生之志,此外在两三年之间,也足以很好地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了。那个时候交通没现在这么发达,在徙官赴任的路上没准可以走上一两个月,沿途住在野店或驿馆里,应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旅行生活吧。

 去年和贝尔实验室的猪头兄一时间雅兴大发,去找北京附近的古驿站。这个么,当然算鸡鸣驿值得去寻觅了,就冲这个名字,就有野趣儿。在一个周末,我们顶着大太阳真去了。可惜那古城毁坏的厉害,也没有什么标志提示,后来凑到一个旅游团似的人堆里,听一个带队老者那专家式的解释,才知道那些当年公人们住驿馆的大概情状。一问老者,原来是文管所的。老人很健谈,约略重现了不少那些古远的岁月风雨。

 5

 有心的人,会发现一个介于这"学旅"和"宦游"二者之间的一个奇人!那就是李白。他曾以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口气之间,竟以太阳系为一间小客栈。查询了一下,这个句子出自他的作品《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写道: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好一个"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

 这位诗仙,坎坷之间,时为儒,时为道,成为旅人中一道奇异的风景。为儒者,听到朝廷的召见时"仰头大笑出门去",豪迈地出了寄居的旅馆;为道者,落魄颠沛之际,以酒为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秦淮河

6

 回顾起来,我的住旅馆的历史中,很少有象秦观那样寂寞的,更不会象徐大虾那样郁闷。本来就是穷开心的人,因此对旅馆要求很低,便宜干净就行。

 一便宜,往往就不会是单人间,同屋萍水相逢的几个也能天南地北地侃几句,此外还要写日记,真是忙的很。收拾完了,一般很快就进入黑甜睡梦,即使有"风更雨",也是不太有机会消受了。

 最特别的是在新疆,都是沿途偶尔碰到一起的旅友,有几个晚上都是六七个人睡一个毡包,象老朋友一样,男男女女扇形排列躺下,说着俏皮话之间,就进入孩童一般纯净梦乡。人生又能有几次这样的旅馆生涯呢?

 当然也有例外,前年在黑龙江同江县街津口荒凉的赫哲族乡,十块钱住进"钓鱼台宾馆",诺大的旅馆只有我一个旅客,窗户没有插销,窗帘只有一绺布,在窗影下有点象个人在那里吊着,窗外是江边的马路,不时似乎有可疑的声音,狗叫使荒野小村的夜更加寂静,那个晚上我听了半夜自己轰鸣的心跳声。

秦淮河

7

 如今我非学非宦,为着一个经营得不算好的上市公司的琐事,莫名其妙地住在这个物非人亦非的、被污染却貌似繁荣的河边......

 1923年秋,朱自清先生在温州的书房里,展开稿纸,写了一篇文章的题目: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分享至: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