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世界网 王宇申/文
曾“3·15”晚会上,“饿了么”平台上的餐厅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在节目播出一小时内,立即下线全部涉事餐厅,多项措施全力整改,并开通24小时监督举报热线,接受媒体及消费者的监督。然而不过短短几个月,乱象依旧频出不断。
作为宅男宅女们的福音,网上订餐平台越来越火。坐在电脑前拨个电话,物美价廉的美食就会送到门口,这已成为不少上班族和学生族日常的生活方式。
但这种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食品安全的风险。订餐页面背后,也许实际上却是无证无照的黑作坊。
此前,因对平台上的商家审核不严,2014年11月,美团网被处以罚款近3万元,这也是网络订餐行业的首张罚单。同时“饿了么”被立案进行相关调查。
经调查,一些在“饿了么”上评分高的餐馆,店面却脏乱不堪,张旭豪称,网站监管失职,将积极整改,加大审核力度。
随后经过一年的整顿,情况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违法案例屡见不鲜。为表决心,今年3·15晚会上,“饿了么”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称随时接受公众监督,还专门设立食品安全卫生投诉专用受理通道。
然而至今几个月时间内,在订餐平台的竞争下,为了扩大餐饮覆盖率,“饿了么”对商家的审核并未如张旭豪当年所言,以至乱象频发。例如:用户苦等两小时给出差评,引来自家门前被砍;82岁老大爷替主厨女儿配送;外卖出现十几只虫,商家回应很正常;五家店挂同一地址,实地却找不到人……
此类状况时有发生,即使开通了举报热线,实质上并无多大用处。接通率及接到举报后的处理结果等,都尚未核实。
近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处以15万元的罚款。原因为其在武汉的两家入网餐馆被查出未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但依旧在运营。这种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从处罚力度来看,这也许是“饿了么”新一轮整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