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拐点后,联想集团的新空间在哪

2018-05-28 15:09

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的联想集团交出了一张凸显转型成效的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2017财年联想全年营收达453.5亿美元,同比增幅为5%,为三年来最好水平。

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看来,对于联想这样规模的公司来说,转型尤其不易,但相比一年前,联想集团的竞争力基础得到了夯实,特别在最近6个月,转型进展尤为迅速。

在联想近年来推进的三波走战略中,PC业务的逆袭成为去年最大的支撑力。就未来的空间来看,在守住基本盘之后,移动业务以及未来基于AI的“设备+云”战略成为业绩增长利刃,值得期待。

跨越拐点重回上升通道  三波走战略成效初现

对于杨元庆来说,联想集团三年来最好的一张成绩单,来得并不容易。

按照联想集团公布的最新数据,联想集团在2017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年比年大幅增长11%至106亿美元,10个季度以来首次获得两位数增长。而在第四季度业绩强劲驱动下,联想集团全年营业额较上一财年增长5.4%达到454亿美元,直指2014/2015财年463亿美元历史峰值。

在杨元庆看来,联想在2017财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充分体现了落实三波战略的有力进展,再次证明联想已经跨越拐点,重回上升通道,重建增长势头。“集团将继续这一势头,实现更加强劲的盈利性增长,并为智能物联网时代打造起新的竞争优势。”杨元庆说。

为了这一拐点的出现,联想集团的“改造”从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早在2016年底,联想处于困难的时间节点上,杨元庆提出了三波走战略。其中,第一波战略是保持核心PC业务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对于这一波战略,杨元庆曾认为这是“碗里的饭”,因为只有碗里的饭富足了,才能保证联想的存活。

第二波战略则是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被认为是“锅里的业务”。对于手机业务,按照联想集团的规划,即使不能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是只要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就能保证联想的未来。第三波则是押注自然语言交互和人工智能,要让联想的硬件设备更智能,联想要从设备战略,转移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云”战略,而这个则是联想集团未来的重点。

对于这三波战略各自的重要性,杨元庆曾指出,只有三波齐头并进。才能保证联想在未来站稳脚跟、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

从最近公布的成绩单来看,目前,第一波战略平稳实施,联想集团“碗里的饭”很富足。数据显示,在整个财年内,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集团(PCSD)实现营业额324亿美元,在联想集团整体的营收中占比超过七成。

PC业务的逆袭,对于联想集团这一财年成绩单的贡献不小,甚至可以说是颇具亮点。

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即联想的2017/2018财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下降1.4%,至6170万部,全球PC市场已连续14个季度出现下滑。但就在同期,联想个人电脑和和平板电脑业务营业额却同比上升16%,达到了4年来的最快增速。

第二波战略的最大想象:联想移动的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与PC的逆袭相比,在2017年整个财年,联想集团移动业务并不光鲜。

数据显示,其总营业额约72亿美元,占联想集团整体收入约16%,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25%,彼时,杨元庆对移动业务的期许是,可以有更激进的表现。

“移动业务方面,我们的整体表现未达预期。我们仍然在优化新兴市场的品牌策略和业务模式,但是我们在拉丁美洲和北美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不仅如此,我们已经采取行动大幅优化费用结构,将费用降低了30%,为新财年业务回归健康轨道做好了准备。”杨元庆表示。

客观来讲,联想做手机的起点不低。2002年联想就已经切入手机业务,并创下了很多第一,包括第一款国产自主研发的GSM手机,首款支持TD-SCDMA的3G OPhone手机等等。在“中华酷联”称雄中国手机市场时期,后来者的小米、OPPO、vivo等手机企业都还只是江湖小弟。

2014年1月30日,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这一年联想移动达到新的高度,当年手机出货量总和超过9000万部,在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一。

尽管目前联想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收缩,但杨元庆称,联想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移动业务在联想的整个战略里意义重大。而作为手机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常程在上任之初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六月猛兽出笼,等友商接招。较量才刚刚开始。” 

按照日前统计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一季度,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出货大幅下滑21%(同比),萎缩至9100万台,倒退回2013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其实,对于联想移动来说,中国手机市场整体下滑,未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在杨元庆看来,中国内地手机销量已经跌到底了,联想的内地手机业务开始进入增长通道。他预计,接下来移动领域将有不少机遇,例如5G的到来,而目前联想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然后静候机遇。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失色的中国市场相比,联想移动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势头正猛。相比上个财年,联想集团移动业务在拉丁美洲的销量增长达40%,是市场平均增速的逾20倍,北美地区的销量增长更是达到57%。与集体出海的中国手机军团相比,联想手机在海外市场的优势也开始凸显。

联想All in AI:人工智能能否成利刃

在杨元庆看来,联想集团的第三波战略是“田里长着的”。当前,以AI为核心,加速向智能IoT和智能化时代转型,发力智能设备(智能IoT)+云,已经成为联想的重要方向。

毋庸置疑的是,在经过几十年行业深耕后,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联想在智能设备的销售上在全球处于领军地位。但在平台建设上,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能把设备卖给用户就结束了,还要在卖出后建立关系。”杨元庆在联想内部多次如此强调。

在杨元庆的最新规划中,联想将不再以单一的硬件设备作为独立的组织单位,而是希望打通PC、手机及其他设备,来打造一体化的智能物联平台。在其中,人工智能的研发将起到核心做用。

所以,杨元庆在今年5月初对联想进行了新一轮的架构调整。随后,杨元庆在内部指出:“我们所处的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过渡到智能物联网(智能IoT)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产生,这些将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所处的社会和整个世界越发智能。我们是PC市场的领导者,并且在移动互联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智能设备(智能IoT)+云’的业务推向新的高度。”

杨元庆曾表示,将搭上联想的身家性命研究人工智能。而在人工智能方面,他认为联想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数据、计算力、算法,正好契合了联想要做的业务,或者正在做的业务。我们的PC也好,手机也好,还有更多的种类的智能终端也好,这些设备是将来数据的源泉。所以联想未来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杨元庆说。

对于未来布局,杨元庆明确表示,联想的愿景是要成为智能化变革的领导者,在第三波,我们将继续投资于IoT物联网设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垂直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行业大幕已经拉开,未来十余年间,AI能否成为手中利刃、联想集团又会如何提速转型、创造全新红利都值得关注。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联想,2017财年,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