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 终端销售新型发动机

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作者:忒耐心团队

智能终端行业的蛋糕每年超过万亿,之前的手机行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多发生在上游的供应链金融,形式比较简单,比如平台账期等。随着国内运营商对终端补贴的压降,手机行业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将更加广泛,也是未来几年手机终端销售的主要“发动机”。

具体表现为由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为主演变为全链条全场景。面向渠道、用户的消费金融将更加多样化,国内信用机制将更加完善,手机与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的结合具有先天优势。运营商应凭借自身用户优势,以现有支付、金融、融资租赁等相关业务为基础,逐步完善金融领域布局,与金融机构及混改战略投资者紧密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金融业务赋能运营商销售产品初探

事实上,金融业务对于运营商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已经悄然降临,这种改变体现在对于产供销链条的支持及产品模式的进化上,前者体现为上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及一线销售的金融分期业务,后者体现在金融产品赋能运营商销售产品,并实现销售突破。

1、电子券业务:电信运营商更新自己的产品体系,将传统的赠话费全面转换为赠电子券,打通互联网商户和本地化商户平台,开展联合营销,实现多赢

2、 信用分期:终端销售全面引入分期销售,全面推广“终端+金融”合约,在全渠道全面开放终端分期销售,进一步缩小线上线下终端销售的价格差异和门槛差异,提升运营商触点的用户购机口碑

3、 金融理财:向高价值用户全面推广自营理财产品,理顺自营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生产流程,叠加优惠政策开展高价值用户维系。由于运营商自身掌握网内用户最为可靠的信用记录,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使用自营资产打造低风险理财产品,针对向有理财需求的高价值用户提供新的维系手段

4、 供应链金融:自控代理商全面签约使用沃金融服务,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代理商运营资金不足问题

二、电信运营商与金融业务深入结合展望

运营商和银行共同面临着商品化和传统业收入下滑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成长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极大冲击。国际咨询公司认为传统银行应与电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向数字化转型。

三大挑战

1、 运营商/银行正在努力创造变革性的数字服务,银行则希望能够在日益艰难的利润率较低的市场中进行竞争

2、 非传统金融进入者以更好的价格和客服体验进入市场,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欠缺优势

3、 由于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和运营商很难依靠传统品牌和服务来获取消费者忠诚度

三大机遇

1、 将运营商在移动金融服务技术方面的优势与银行在处理客户财务数据和交易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2、 双方应将新兴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融入自己的金融产品

3、 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创建一个业务生态系统,专注于加速数字化转型

三、中国金融行业背景

2009-2017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年复合增速达18%。在历史峰值的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现金及存款占据51%,相比美国13.5%,存在非常大的可开采空间。保险资产的配置占比仅有2.1%,而日本为26.8%,美国为32.6%,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近两年金融监管体制发生变革,“一委一行二会”新监管框架落地,金融监管趋严,促进实业和金融业良性互动发展。中国银行业在获客与营销、服务与产品、合规与风控、运营管理和科技基础与研发五大板块存在发展痛点,未来金融企业需要依托金融科技打开新的局面。电信运营商切入金融领域大有可为。

运营商世界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TMT行业知名新锐媒体,一家专注通信、互联网、家电、手机、数码的原创资讯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 金融业务 供应链 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