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运营商世界网 李丹阳/文
不久之前,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公布了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的市值排名。其中,京东金融以1500亿元人民币入榜,紧跟蚂蚁金服其后,独自成长才五年的京东金融到底是怎么做到现在的成绩?
公开资料显示,前不久京东金融签署了B轮融资协议,获得一笔130亿元的融资,投后估值1330亿,这相比2016年A轮融资后的466亿翻了2倍。虽说在这次融资后的市值达到了1330亿元,但是跟蚂蚁金服比起来相差还是很远的,蚂蚁金融在上次的融资后达到了1500亿美元,虽说数字差不多,但是一个是人民币,一个是美元,其中还是相差了近6倍。
不过,在此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京东金融在18年一季度就已经达到1500亿,发展速度实在不可小觑。而这发展的动力主要还是源于京东金融率先抢滩了消费金融,避开了趋于饱和的支付领域,这在互联网金融界算是打出了一个大招。
在2014年“京东白条”推出后大火,“赊销”模式一下子激活了市场,后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这一有利的机遇让此前想要寻求银行合作未果的京东金融,又重新抓住了机会,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了第一张联名信用卡的“中信小白卡”。小白卡发行后100天,就突破了100万张的申请纪录,效率比传统渠道高出10倍以上,在线申请的核准率提高了2到3倍。
自白条开始,京东金融与银行的良性合作渐上轨道。也正是在不断的合作中,其科技金融的定位开始日益清晰。
此外,在还摸索出了“B2B2C”的商业模式,旨在不做概念金融而做技术服务商,用科技解决金融问题,再把金融业务还给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提供一整套基于场景的服务,创造全新的产品形态,与合作方共同成长。
这是京东金融从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杀出重围的重要原因。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现实是,与BAT相比,京东金融仍缺乏类似银行、消费金融等金融“大”牌照。运营商世界网认为,京东金融另辟蹊径“打江山”容易,但是想要继续夯实自己在互联网金融的地位,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