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孙健演讲 工业企业“云改”势在必行

2018-09-30 14:25

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9月25日,2018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会上,中国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健博士发表了演讲,探讨通信企业如何来发力工业互联网。

以下为孙总讲话实录:

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汇报中国电信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因为刚才我看前面的几位领导一直在提工业互联网联盟,中国电信属于最早一批参加工业互联网联盟的,而且我们的陈副总是咱们这个联盟的副理事长,另外我们政企部还有一位同事是联盟的副秘书长,我本人也在总体组这个里面承担一些工作。

我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谈一谈我们对工业互联网的工作。以前我参加研讨会比较多的是在工业领域为主的来探讨工业互联网,那个时候我们讲通信企业能做什么,今天很难得有很多通信人聚在一起,谈谈我们从通信的角度,如何去支撑好工业互联网。

这张片子其实前面几位专家都其实有所涉猎,我放这张片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原来我们讲消费互联网,比如说电子商务,实际我们做到了流通环节,做到了商务环节。但是我们的生产环节,包括后面的服务环节很多是没有跟互联网真正做起来的。而工业互联网,它是把所有的环节都通过互联网把它连通了。重要变化是什么?就是让所有环节都能够数字化,从而为整个全环节的集成创新,包括将来大数据的智能带来新的更多的机会,所以工业互联网是远超原来做的只有一部分到互联网的消费互联网,而且会有更多的,而且是指数级的创新的新的变化,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涌现出来。

这个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梳理的一个简单的架构,在这个图里面我们分纵向和横向,纵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客户和我们的工厂如何连接。刚才武总编提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这个生产线的设计。原来大家买一个物品的时候,这个物品已经生产出来了,但是现在消费互联网里面是连接不到生产环节,而工业互联网就是要把最终用户和我们生产最末的环节全用互联网打通,表现的主要形式就是我们可以个性化的定制。横向是做什么?就是把智能生产的或者制造业的全产业链通过互联网把它做起来,包括原材料也好、研发也好、将来的物流流通也好,将来工业大生产是多环节协同,怎么通过一个工业互联网把它全部打通,而中间的核心就是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只有透过平台才能把这些环节都聚拢在一起,就是把数据聚在一起,从而带来全产业链的新的人工智能。

这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架构,大家都再说工业互联网,实际是网,不仅仅是传统的网络的狭义的概念,而是从终端采集,连接云平台,以至应用的全体系,其实刚才信通院的专家也已经很好的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从这个里面我们也是有分别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在推进一些具体的创新实践工作过程中,也特别注意从不同环节做不同形式的参与,这里面有一些具体的案例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首先说到工业网络,原来的工厂大家可能知道有外面的互联网,有工厂内的局域网,另外还有生产线的控制网,就是工控网。实际这些网络虽然都叫网其实都是割裂的,原来从需求的角度来讲也没有特别考虑说我为什么把它都连在一起,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更加智能化,大家发现数据如果沉淀在一个具体点上是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价值。我本人也是去过一些工厂的车间,在这些车间里面即便你是非常现代化的大型的工厂,它的数控机床虽然本身的智能化很高,但是因为不同的数控机床在不同的生产环节,每一个都有很多的数据,但是他就没有办法把它收集起来,徽剧起来再进一步跟其它的环节产生数据,汇在一起形成智能。第一部分分成智能,工厂内工厂外,工厂内分成现场怎么把它安全可靠的采集在一起,原来传统的以太网等等这些从贷款的稳定性都有差距。二是工厂外网怎么能够把不同的工厂,不同的分厂上下游更多的打通,串接在一起。

这里面刚才大家谈到很多关于标准,中国电信在参与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也特别关注在共同来参与一些标准的制定,实际这也是我们联盟非常重要的一块工作。实际大家讲到这里面比如说工业PON而,原来我给工业领域的同志们解释PON,但是现在很轻松,大家都很清楚PON,产生这么一个动件为什么要在工业领域采用这种技术,也是源于运营商在给小区做光连接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技术无论从它的性价比、带宽、稳定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等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优势,特别匹配于工厂的连接,因为工厂里面车间里面一个一个工位,就像一个家庭一个楼层一户一户的居民有点类似。再一个在这十几年光改从铜线到光纤的过程中,由于运营商普遍提升光纤的服务催生整个产业的成熟,让生产价值链极大的成熟,导致成本急剧降低,所以把原来我们在小区接入,宽带接入的技术红利应用到工业领域。所以我们也就推动联盟共同把这个做成了一个标准。

做成一个标准以后在刚才咱们武总编也提了,我们实际在70多个大型的工厂得到了应用,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好。另外这方面除了在国内推广以外,我们也在全球的IIC,我们也是在上面推荐一些测试床也好,去推荐一些国际的标准,这块的工作我们也在牵头。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原来我们在工厂这儿有比较大的发动机的工厂,把他几个主要的车间改造以后几个车床的数据都采集过来,确实这些数据融合在一起以后,对于他生产可靠性、生产效率,包括产生的数据,为将来大数据的价值确实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这是我们一个小的案例。

从无线网络来讲也是通信行业的老本行,无线网络比如我们的NB-IOT等等,中国电信做得算是最早的,现在有30多万的基站已经开通了NB-IOT,我们理解像这种窄带的新的物联网技术,它主要应用于智能产品,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远程看到这些智能化的产品的运行状况,看到运行状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够看到它的运行状况以后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比如我们在做的海尔一个案例,就是海尔把原来卖空调的模式变成了租,在高校里面先把空调在宿舍全部布好,每一个新生刚搬进来以后能够申请开通就把它开通,这批新生走了空调不用撤,也不用拆。一个空调可能寿命10-15年可能用三四拨,原来传统的学校不装空调,新生来装要不要拆走,还是留给后面的学生,这都是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窄带的技术是一个商业改变。

5G,因为我们觉得5G在一些大带宽特别是低时延,在工业的现场,跟刚才窄带不一样,可以在工业现场得到很多应用。比如NGV的小车等等,原来都是靠wifi的技术,现在可以有更多5G的技术一揽子解决工厂的问题。现在5G我们还没有商用,但是我相信在5G真正商用那一天,大量的5G的应用可能就是在工业互联网的领域,还不包括车联网。

讲到网,再往后讲到云。现在工业原来的变化趋势,工业的计算很多都在工厂内自己私有的计算,但是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一个企业不可能完全脱离互联网,他对外的成份或者跨地域、跨企业协作成份越来越多,因而有更多互联网的需求,一旦有了互联网的需求以后,他的业务放在云上,这种模式就越来越成为他的选择。而且他一定从私有云到混合云,到公有云这样逐步演进的过程。包括将来大数据也需要云的聚合和计算的能力,所以现在工业企业逐步上云,我想咱们在座的都是专家,其实这个趋势是势不可当的,所以在这个图里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传统企业的IT应用,而右边就是他一些创新的跟互联网对接的一些应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提供云以外,我是不是只要云就可以?刚才咱们几位领导专家都在提安全,通过纯互联网领域访问一朵云的话很多没办法支撑,因为对可靠庆、安全性都很高的要求,所以云、网是不是完整一体的,能不能只有通过一个专用的网络连到专用的云,解决专用的工业的问题,才有可能保证它的安全,保证它的性能,保证它的可用性,所以我们的做法就是把我们基于以太的这种专网,把它都能够在我们的专属云的这些部署的区域,都设置专门的节点,客户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云网一体开通,最后每个企业的连接点都是以安全的类似自己内部的方式访问云,这样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就可以能够比较好的保证他的安全性。

另外就是服务响应的时间,大家关注提供云的就在全国弄几个数据中心就解决问题了?对于工业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工业很多应用对时间要求非常高,所以你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必须离客户近,但是怎么离所有的客户近?就需要足够的广。也就是说你在很多重要的特别是主要的地市都要有个点,在把这些点的数据中心和云在背后联结在一起,一个服务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可能离他的客户最近的点都布上云,又把他服务云连在一起,最后访问的时候是从最近的云获得服务,整个管理是一体的。中国电信还在座一件事就是把原来双角线的机房原来很多配件间,虽然不大,但是也有一定面积的机房现在都不需要了,都变成光纤,我们把这个都变成一些小的机房,再进一步把一些小的机房和大数据中心连在一起,现在连接机房第一个就是做的视频监控就近可以存储,解决互联网带宽但是响应时间能够大大缩短。也就是说大机房加未来小机房的组合模式,对于工业领域的边缘计算带来的价值非常大。这个也是案例,用户用了我们工业云的解决方案以后,他的交付及时率,材料报废率等等也是有非常大的改善。

再一个讲采集,因为很多设备是国外的,标准是国外的,我们怎么让信息采出来,那个网在那儿采不采的出来。很多厂家他的接口相对封闭,但这个问题有几种解决路径,一方面从咱们国家的角度,我想对于这种特别是机床的准入的引进等等也要有相应的一些要求,要开放相应的接口。另外我们一些采集的网关怎么能够很好的跟这些设备进行良好的对接。采集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一直困扰我们工业互联网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本人也是非常有幸有两次在展示我们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马凯副总理到我们这个展台来听我们的汇报,我专门给马总理汇报两次。有一次我讲完了我们做得工作以后他就特别关心说这个采集的问题,他说你把这个采集的东西再给我讲一讲。也就是说从国家领导人的角度也特别关注工业互联网的采集这个难题,所以我们现在中国电信做的事情就是我们会把我们组织相应的合作伙伴,其实把这种采集网关的生产厂家,制造生产机床的这些厂家聚合在一起,互相开放组织一些联盟,我们也发布了一些采集的研究报告,未来我们的想法就是说你不同的机床生产设备,你的数据往外采集,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你都要开放,然后我们应该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上,提供一种授权的交易机制,让我们有设备能采的出来,采的出来又有商业机制回馈厂家,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工作,我们这个采集报告也是在我们9月初的时候,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做了发布,主要是希望能够跟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采集的问题。

采集和传输、通信其实也是一体的,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业PON2.0的标准就是在这个设备上把传输和采集数据一起,就可以少一些环节,稳定性、可靠性能够进一步提升,也是我们的工作。

最后是我们打造一个平台,中国电信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基地,中国电信的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这个板块的研发就放在我们上海理想公司这个团队来做的,这些年也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平台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后面陆总会接着再发言,我就不多说了。

总体来讲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这个市场很大,也远比消费互联网要来的复杂,运营商作为国家的通信支柱产业一定要支撑好这个发展,而且同时要不仅仅提供通信的能力,也要进一步能够在一些应用,平台这个领域要参与更多的工作,这就是我们一个主要的考虑,也是希望能够透过跟咱们产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合作,能够让我们工业互联网,国家的工业互联网能够发展的更好,发展的更快,谢谢大家!

运营商世界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TMT行业知名新锐媒体,一家专注通信、互联网、家电、手机、数码的原创资讯网站。

分享至:

关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