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9月25日,2018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会上,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陆晋军总经理发表演讲。
以下为陆总讲话实录:
尊敬的苗会长、武总、李平总,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武总邀请来做典型发言,武总认为是我们通信行业里做工业互联还算做得比较典型,确实是正如刚才孙健总所说,今天咱们是通信行业的人士集聚一堂,来探讨工业互联网,我们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孙健总刚才代表集团阐述了中国电信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一些理念和实践,以及我们在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联盟方面的一些总体的工作。我这儿作为基地,这个基地不是基地组织,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基地,我们更关注的是具体的实践,包括网络、平台,当然也包括安全。
我今天想从一个具体的方向来跟大家做分享,这里我们叫面向工业互联的数字化工厂,我们把它落脚在数字化工厂,因为工业互联网面积比较大,从总体来看刚才很多专家都给大家比较深入的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的各方面的理念,我们想围绕着数字化工厂来进行进一步的跟大家分享,我们觉得可能会给大家的印象更深一些。
这里谈到连机上云,工业互联网里面更多是机器,最终目的是利用这些联网后的机器产生数字,能够真正让我们的工厂智能化。
简单介绍一下理想公司是电信的全资子公司,正如武总编前面说的我一贯介绍我们这个公司是一个软件公司,因为我们这1700人绝大多数都是软件开发人员。我们当然最早面向电信,后来面向政府,这两年我们在最近这些年在医疗制造领域都有比较深的涉足,同时我们在大数据领域也是上海市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总体情况。
我们主要关注的业务或者能力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大数据、云计算、视频、全媒体联络中心、物联网,这五方面在工业领域都有应用。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正好基于这五方面的技术所开发的,两大行业基地:医疗、制造,制造基地同时是工信部的双创示范平台,另外两周前也拿到了双创技术转移中心,也是作为咱们工信部层面的相应的成果。同时我们现在在打造中国电信的医联工信互联网平台。
这个基地也是在几年前基于和重要企业的合作,形成了一定行业能力基础之上做了很多项目之后成立的。2016年时任上海市长杨雄和董事长为基地挂牌,之后也承担了很多的课题,做了很多项目。曾经我们还和吉利、通用电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引入他的produce,当然在我们签署协议之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战略发生了变化,董事长也发生了变更,这项合作没有持续下去,但是倒逼我们自己开始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翼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去年年底,在今年年初基本上雏形开发出来,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试商用。
为什么说从一个数字工厂?刚才其实很多专家已经谈到了我们背后未来的工业是个性化制造,刚才李平总特意跟我交流3D打印等等这种,为什么个性化?一百个人,一千个鸡蛋画法就有一百乘以一千,如果有十个步骤就要再乘十,这个信息量和统一的制造方式就不一样。正是因为有这种碎片化的成千上万的零件组成的制造过程,使我们未来的数字工厂,或者数字化的生产既成为了需要,也成为了可能。这里有个数字,一排汽车,每天都开,大概三万个零件。作为一个离散制造的典型,这些机器如何协同?内部的生产协同怎么做?订单管理怎么做?精细化管控怎么做,质量追溯。这些都是生产过程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也是希望借助机器上云,借助工业互联网,借助数字化生产,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回到头上我们怎么理解工业互联网?大家都有很多定义,这个也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我就不读了,我主要想说的是里面的核心是什么?是生产要素和协作流程。生产要素未来要怎么办?要数据化,也就是各式各样的零件,各式各样的机器都数字化,整个协作流程能够智能化,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工业互联网要达到的目标,要实现的目的,从而才能真正来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当然最终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三部分:网络、平台、安全,刚才王总工也有很深入的阐述。我这儿具体说一下平台,平台我们理解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基于海量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的一个服务体系,它是真正能够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云平台,这也是咱们工业互联网白皮书里面的一个定义。这样一来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平台它不会是个一统天下的模式,未来会有很多很多平台。包括企业级的、区域级的、行业级的,跨行业、跨领域的,也有特定场景的专业平台。
中国电信的翼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怎么定义?这里更加具体化,我们要从连接,包括从船家其到网关到PON,到网络,到网管平台,我们要做智能连接,也就是我们要做工业连接的主导者。平台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数据银行的运营者,未来数据都是资产,这些资产就要有管理,就要有运营,我们希望成为数据银行的运营者。应用我们是构建生态,我们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来开发各种智能应用,所以我们的总体定位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数字化协作的综合赋能平台。
这个平台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架构是CPS,也就是把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对应起来的数字化的卵生双胞胎的这么一个模式,也就对应于我们实体经济当中的任何的设备,任何的产品都有在虚拟世界对应它的模型,把这两者之间能够通过先进的感知计算、通信控制技术整合,构建物理空间中的对应的人机物环境的一个相互映射,这就是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当中的核心架构。
从整个平台建设理念或者要解决的问题,孙总刚才也特地谈到了,我们是横向和纵向的两方面集成。此外我们还多提了一个端到端的全价值链的数据集成,这里面包括刚才说的纵向的从客户到企业,横向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的数字化。
我今天主题围绕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工厂从哪开始?从机器上云开始,机器从最底层的要把它连接,通过传感器,通过网关把它连接起来,当然这个里面确实有很多难度,上次奚部长调研的时候也给了我们一个课题,说如何解决那么多不同协议的设备的互联,甚至还不到互联能把它破解出来,这确实是现实当中遇到的很重要的困难,因为各种设备标准不统一,协议不统一,确实是这样一个困难,当然这个困难我相信随着我们的持续推进,当然我们会逐步解决。上面有数据层、应用层,数据层是数字双胞胎,整个是希望通过机器的联网能够把生产过程的数据比较准确全面的获得,同时了解整个生产过程的状况,来进行相应的调优。
刚才孙健总举了一个案例,我们和一个大企业合作商叫潍柴,跟他之间的合作就是对他的拧紧机设备所有数据采集之后做他的流程的调优,节拍控制调优,给成品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整个机器上云我们特地提了一个整个面向企业的机联网的服务,因为大家也知道现在整个国家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有到3.0的,有到在1.0的,2.0的居多,这里面我们看到整个在生产过程当中,机器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的占比非常之高,所以我们要推出这样一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他设备的联网,从提供网关,提供连接到提供管理平台。当然我们也有一系列的应用,包括等会儿我会谈到的包括数字工位等等。
这是具体举了我们通过机器上云,机联网可以解决什么,设备运行状态的透明化以及运行参数的透明化。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整个设备的运作状态能够有个全面的完整的了解,从而通过数据积累再来分析它整个运行当中的排产是否合理,节拍是否合理,维修是否合理。因为咱们很多大的企业可能如果接触过大的生产企业的同志可能知道,很多装备是要定期大修的。事实上原来的定期大修都是经验值,也可能早了,也可能晚了,早了浪费,晚了坏掉了,而且大修的成本也很高,大型装置停机影响非常大,这些设备全部数字化之后,全部联网之后我可以实时监测它的运行状态,以确保维护的最及时有效,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预测性维护。这是一个实施效果,昆山一家企业我们实施了机联网之后给它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人员的减少、操作工的减少、产值的提升等等这是我们一个具体的案例。
刚才说的是机器联网,联网之后我们进一步数字化工厂里面一个细胞,我们称之为细胞是什么?是一个工位,工厂里有很多很多的工位,每一个工位都会有它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内容,特定的生产东西。最早的工位上的管理都是一个牌子,上面手写一些内容,现在数字化以后,一个屏幕可以展示你工位上所有的状况,这里特地举了个包括设备损失的时间,故障信息,计划达成后的信息等等,让这个工位上的生产状况可以一目了然。当然工位上面还有一系列的应用,我们根据各种工位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很多APP的应用,这些APP有在手机上,有在Pad上,因为很多工位采用的是Pad。
由于有了细胞,有了数字工位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它集成起来,这个横向集成就是刚才说的整个从订单到交付,整个全生产流程的通过数字化的流程,包括从订单系统开始到排程系统,到工艺系统,到品质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包括数字工位系统,上层有各种订单的流程,品质管理流程,仓储物流等等一直到订单的交付,也就是说从刚才说的数据采集开始到数字工位,以及到横向的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整体从哪儿看?也就是说给企业老板和老板决策是什么?我们称之为运营驾驶舱,就是整个企业的数字化生产的模型形成以后,能够全面的可视化运营的管理和决策平台。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案例,也有相应的效果。这个数字刚才在孙健总的报告当中也体现到了。
刚才说的横向集成是从订单开始,纵向继承是围绕从底层开始的,生产要素从设备、从工位从车间到工程,规模一层层的提升,因为从整个工厂来看,ERP、CRM来看这是他的,包括工具、图纸、一个个设备,数字工位,这些纵向集成中间可以看到工业数据湖,因为湖和海不太一样的区别湖是一个个独立,可以很多,这里面同样是因为数字双胞胎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模型,有各式各样的算法集合,来构成整个数据平台。
最终实现企业全面的数字化的管理,从订单到工位数字化,到部门绩效可视化,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当然还有预防管理可控,这是整个全面数字化管理。
在这个基础之上简单说一下工业大数据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从我们现在的实际经验来看,工业大数据需要研究数据,需要懂这些数据,第二要有数据的积累。我们跟一些大的企业都共同构建了联合实验室,包括潍柴等等,共同研究他们的数据。通信运营商对自己的数据非常熟悉,但是要了解他行业的数据,确实需要专业的知识,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所以现在我们觉得在工业领域数据的价值确实非常之大。刚才我用潍柴的案例,一个小小的改进就给他提高了很多的价值,在很多场景,都会有这样的需求,或者说都能够挖掘出这样的价值,所以我们觉得工业大数据在CPS基础之上,我们觉得未来有巨大的潜力。同样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更多的应用我们觉得会围绕视频的分析,可以通过视频分析整个生产流程上面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等等,当然也包括知识图谱在这里面的应用,可能整个我们客户的需求怎么关联。现在咱们的企业都在转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就像刚才孙总谈到的海尔从卖空调变成租空调,包括那些中联,三一重工都开始采用租设备的方式提高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在这个里头对于数据的管理,对于整个后续的服务,以及包括面向客户的最智能化的服务能力,这都是人工智能在这里面的应用。所以我们觉得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应该说确实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最后也介绍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也包括我们打造了很多标杆,包括里面大家可以看到的商飞、中联、潍柴等等,我们参与了不少的标准制定,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打造行业的生态,尤其是应用侧的生态,两头应该说是应用侧打造生态,底层数据采集也要打造生态。这里面大家尤其看到霍尼韦尔非常强调自动化控制的公司,他们跟我们的合作也比较深,他们的定位就是智能控制,就是自动化,所以我们的合作非常紧密。另外我们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包括去年国务院常务会的时候,我们也作为几家企业代表之一,在会上给李克强总理做了介绍和汇报。我们也特别希望在咱们通信圈里,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是越来越多的专家能够共同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发展当中去,因为我们可能隔行不说隔山,但是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异。我觉得我们这几年通过这些实践有一个体会,或者说我们有一件事情做到了,让这个行业里认可中国电信做工业互联网的,包括跟海尔的合作,跟中联、潍柴、商飞等等的合作,否则他们一说咱们运营商干吗的?网络最多到云,但是真正做到工业互联网还需要有我们越来越多通信领域的企业、专家、从业人士共同投入进去,真正让通信企业也能在新一轮的工业互联网大潮当中,把握好我们的发展机会。我就汇报这些,谢谢各位!
运营商世界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TMT行业知名新锐媒体,一家专注通信、互联网、家电、手机、数码的原创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