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台缝纫机起家变身百亿富豪 波司登总裁高德康还有这般经历

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运营商世界网  韩丽萍/文

近日,波司登总裁高德康获得了由中国羽绒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羽绒行业领军人物”荣誉奖。不过,谁能想到在42年前,高德刚只是田埂间一个普通的农民,如今的他已成百亿富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高德康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呢?

8台缝纫机开始创业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高德康于1952年出生,江苏成熟人,具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职称,全国劳动模范。青年时期的高德康不愿忍受贫穷的的生活,便拉着村里11个人一起创业,其中3个人还是残疾人,而当时他们的资产只有一台永久牌自行车和8台家用缝纫机。

当时,高德康因为没有太多钱囤积太多原料,便只能每天去拿原料,做出成品后再给客户送回去,然后拿到钱再买原料回来加工。而当时的客户远在上海,那时常熟到上海隔着200公里,为了省车费,高德康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去送货买原料。

来回400公里,高德康要骑上十几个小时,因此他的脚常常是肿的,而为了节省时间,高德康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在没有水泥路的年代,可想而知高德康是靠着怎样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不过,或许也是这样的历练,今年66岁的高德康依然神采奕奕为集团的国际化道路在忙碌。

自尊心受辱创办服装厂

不过,当时高德康创办缝纫小组只是为了谋生存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有一次高德康在上海坐车的时候,有人嫌弃他身上的汗臭味竟然将他从车上赶了下去,自尊心受到侮辱的高德康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创办自己的工厂,让别人刮目相看。

1978年,高德康成立了山泾服装厂,他的永久牌自行车从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而他的小作坊也由原来的来料生产抓变为贴牌生产。1987年,高德康为上海一家品牌加工羽绒服,但是他每年要付出一笔高昂的品牌使用费。

此时,高德康发现羽绒服很有市场,再三斟酌后,高德康决定创立自己的羽绒服品牌,不愿再为别人做嫁衣。1992年,高德康斥巨资150万建起了康博第二幢厂房,同年,注册了成就高德康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

不过,高德康做羽绒服也并非一帆风顺。1994年,波司登13万件羽绒服积压,为了找出滞销的原因,高德康亲自跑到北方考察,在找出问题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自此,波司登羽绒服销量大增,摘得了销售冠军,1995年利润达到了2000万。

近几年,波司登面临品牌老化、电商冲击等危机,但今年66岁的高德康依然不闲着,表示要从设计包装、物流、销售等渠道出发进行改革,一如他当年立下誓言时一般,不过,现在的高德康看准的是国际市场。

运营商世界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TMT行业知名新锐媒体,一家专注通信、互联网、家电、手机、数码的原创资讯网站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