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讯可登录运营商世界网(telworld.com.cn),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一声命令,几年奉献;一份期盼,几年坚守。
他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来到了龙源口村扶贫,一干就是一年多;他带着贫困村民的期盼,扎根龙源口村,带领74户贫困户、311名贫困户走出脱贫之路,他,就是永新分公司派驻源口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吴叔帆。
一、真心为民,有多少真情,就有多少信任。
永新县龙源口镇龙源口村位置偏远,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党史上有毛泽东同志亲手创建的井冈山时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乡党支部,军史上有毛泽东、朱德指挥的著名战役及龙源口大捷所在地,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一直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龙源口村共有527户、2072人,其中贫困户74户、311人,贫困率15%。刚到任时,面对村民的不冷不热和不远不近的距离,吴叔帆并没有灰心气馁,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刚去一个月就对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及致富能手逐一进行了走访,并快速收集完善了贫困户信息,田间地头、塌方清除、矛盾调解、危旧土坯房拆除……到处能看见他的身影。有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吴叔帆起早贪黑进组到户,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唠家常、谈心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品味群众的酸甜苦辣,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真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
“真的太感谢吴书记了,经常来看望我们,我妻了卧病在床一时没钱治,立即组织电信公司党员捐款,使我们贫困户真正地感受到党的温暖。谈到吴叔帆,贫困户陈史凯双眼浸满了感激的泪水。不论酷署严寒,只要政府有新政策,吴叔帆总是第一时间向贫困户宣传,鼓励贫困户不等不靠,用勤劳实现致富梦想,使所有贫困户真正的感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更加树立了老百姓脱贫的信心。
二、真心扶贫,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责任
为了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吴叔帆在扶贫工作中,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与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和贫困户一起商讨脱贫计划,制订一户一策的脱贫措施,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
多少个休息日,为了村里的事情或迎接检查,他放弃休息在村加班加点,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等等。龙源口村贫困户朱成贤有养殖技术,但因资金短缺无法实现脱贫梦,为此,吴叔帆到处找人向政府协调扶贫贷款专项资金事宜,成功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采购了10多头牛,朱成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
扶贫更要扶志。吴叔帆在扶贫工作中经常与贫困户采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切实宣传好党的十九大一系列新观点、新部署,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创业致富,自强自立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学会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贫困户史春生,因妻子患尿毒症病故,治病共花了几十万元,中年丧妻再加上房子又被烧坏,思想负担比较重,曾一度出现抑郁,但他有泥工手艺且有文化,属于因家庭巨变导致意志消沉致贫,针对这一情况,吴叔帆不间断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有时一谈就到晚上10多点钟,引导他转变思想,通过长期的疏导,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成功实现了脱贫。
三、真心投入,“有多少奋斗,就有多少幸福”
吴叔帆力所能及做的点点滴滴,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受到了政府的认可,被永新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7年“优秀扶贫干部称号”。他用自己的行动为驻村工作写下了饱满而激情的一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吴叔帆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役以来,按照上级要求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但自己的家庭却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其父亲89岁、母亲85岁,且身体一直不好,特别是在妻子手臂骨折期间,小外孙还需要照顾的情况下,他硬是每天天还没亮就提前起床,为全家做好一天的饭菜后,仍然按时赶到扶贫第一线,忙碌着一天的工作。
唯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家事去办,群众才能把你当亲人、家人。为了拉近和贫困户之间的感情,他早已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家里,经常帮助贫困户搞好环境卫生,还自掏腰包为贫困户购买桌布、煤炉、年画,为贫困户解决一些“微心愿”,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贫困户史福生老两口,为了感谢扶永新电信贫扶工作做的好,特意要和扶贫工作组成员拍了一张合影照作为永久纪念。村委干部对电脑不太熟悉,吴叔帆刚好发挥电信优势,加班加点帮助村委整理贫困户资料,如今,村委各类资料规范整齐有序,各类台帐也受到县委和乡镇领导的好评。而且吴叔帆在当地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村里一些纠纷、老百姓的一些困难都喜欢直接找吴叔帆解决,吴叔帆不仅成了村里的一员、还是群众的贴心人。
“我愿与源口村民一道向小康生活的迈进,共同分享幸福的快乐。”永新分公司驻村第一书吴叔帆说。目前,龙源口还有12户、27名群众仍在脱贫路上。吴叔帆作为一名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名扶贫第一书记,又将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成功实现脱贫“摘帽”而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