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世界网 陈雪杰/文
近日,一则“国美强制要求店员开微店,不达标就开除”的新闻将这个国内老牌零售家电企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国美强推"微店"的做法,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迷途,并不会成为国美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所谓事出必有因,国美之所以这样急不可耐的寻求自救还是受到其业绩的困扰。据国美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显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成交总额同比增长25%,但净利润下跌70.3%;而归属于母公司拥有者的应占利润约为2.4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32亿元下跌70.3%。
据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网(16家平台)各平台的销售额占比分别是:天猫68.2%、京东22.7%、国美1.9%,与京东、天猫差距甚远,也难怪“千年老二”东哥会时不时踩国美。
近些年来,零售与电商平台互生情愫,如阿里巴巴与苏宁易购联盟、京东与沃尔玛结亲,可是都是从传统的零售业向电商转型的企业,国美不论怎么努力业绩都不见起色。
面对颓废的业绩,国美也就“狗急跳墙”,拿自家员工开刀,也由此出现国美+的社交电商APP,用来增加用户与平台交易量。但据了解,国美所推行的微店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平台粉丝也大都为僵尸粉,同时大部分商家都是国美集团的员工,而且是为完成任务才会进行交易。
对于国美利用工资“要挟”员工去做的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员工愿意程度和员工的对公司的忠诚度。据悉已经有部分员工萌生离职念头,只能说国美的强制策略有失妥当,员工已被突如其来的销售任务给撵退。
毋容置疑,这种强制安利的行为被国美当成迅速提升APP用户注册量和销售量的方法,但是想让更多的局外人参与到新业务中,国美还是先做到以人为本,善待自己的员工,不要最后搞得里外不是人。
如今电商格局是猫狗横行,狮子也在慢慢的崛起,而老虎还在蹒跚前行。在电商领域战斗力几乎为零的国美,想通过微店实现在互联网时代自救的决心很大。但对于其强制推行微店也只是饮鸩止渴之计,若是想自救还是应该考虑如何营销去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