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他曾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下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史上的浓重一笔;在纽约,他的豪言“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曾响彻时代广场。在波兰,他率领的团队建设了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的最大制造业项目,“中欧班列”首达仪式上,波兰总统杜达与他亲切握手;在阿根廷,他塑造的品牌树立了中国产品的“高端形象”,玫瑰宫里阿根廷总统会见他,由衷地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他,是李东生,消费电子品牌TCL的掌门人,一位投身实业36年的中国实业领袖。
李东生的事业历程似乎有些单调,是一条在实业路上永远前进的直线,没有事业多变的叉道口,也缺少令人惊叹的偶遇,但在他的经历中却不乏动人的故事。《遇见大咖》走进了李东生的生活,揭示了他与实业梦无法割离的点点滴滴。
难舍情怀 一心实业
“我一辈子就干这一个企业,就干这个事儿。”李东生对自己36年事业生涯的总结显得有些简单。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东生的实业路始于1982年,当时刚刚毕业的他,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之一,拥有到政府机关做一名公务员的好机会。然而,李东生却一个劲儿地想去工厂做技术员,于是走进了“TTK”这家小小的工厂,当初他最主要的想法就是“不能把辛苦学到的一身技术荒废了”,从此开启了与这家企业一起成长、发展的漫长路程。
最早的TTK厂房
随着时间向前推移,李东生在这家小企业上倾注的精力越来越大,他也逐渐地走上了领导岗位。28岁时,他成为这家已更名为“TCL”的企业的总经理,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到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TCL董事长兼总裁。这一年,也是为“TCL王牌彩电”品牌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后来这个品牌取得了家喻户晓的认可。也是在这一年,李东生赢得了一个更大的个人发展机遇,担任惠州市副市长。然而,他再次放弃了这个机遇。因为对于他来说,“实业报国”是心里最重要的理想。
李东生实体经济代言海报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李东生一直坚守着一份实业报国的初心,数十年如一日,这让生活与事业之间的界线变得非常模糊。他坦言是一个没有休息日的人,必备的行程是往返于深圳与惠州,此外还要频繁的“周游世界”,视察TCL全球各地的业务或是参加会议,真正在家的日子并不多。他尽可能的做到每周回家吃上一两顿晚餐,这是全家最开心、最热闹的时刻。李东生格外珍惜这些短暂的时光。在外时,他是带领8万人打造中国品牌的领袖,即使再累,也需要如铁人般屹立着。在家时,他则希望给予家人更多的温暖。
李东生经常陪长辈喝茶、聊天,家中107岁的老奶奶和80多岁的老父亲最开心的事,就是和他们的儿孙拉手聊天
李东生的家庭是“长寿之家”,父亲已然88岁,而家中最大的寿星则是奶奶,已经107岁高龄。每当李东生回到家,都会变身萌萌的“宝宝”,握着老人的手,哄她开心。由于在家的时间不多,李东生的妹妹与小姑挑起了重担。妹妹对哥哥的付出与劳累很是心疼。但是,哥哥一根筋儿般的脾气,也为妹妹增添了很多委屈。妹妹是位交游广阔的干练人,有一些朋友的业务与TCL相关。因此,她想与哥哥商量,促成合作,共同发展。但是,李东生却没有同意。面对采访镜头,妹妹对这些经历,显得仍是无法完全释怀。而李东生却仍然像往常一样,在旁默默地微笑,只是在最后,说了一句“TCL有一个供应商管理体系,只要符合了标准,就能进入系统里。”
在李东生的心里,似乎永远有一杆衡量实业品质的枰,并且永远不会因任何私情倾斜。
学海无涯 追梦不止
出生在东江边上的李东生,小时候有些内向,但却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也许正是这份与生俱来的求知欲,赋予了李东生勤奋、坚毅的个性,即使在艰苦的上山下乡岁月里,依然勤奋读书,从而一举考上了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他的学习能力与坚毅的性情,使他不仅爱专业,更懂专业,他对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例如,半导体显示产业处于消费电子产业的核心位置,但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曾让尚显实力薄弱的中国企业望而怯步。然而,2009年,李东生在多方质疑下,毅然决定TCL自主启动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华星光电。
8年过去了,华星光电已发展为“研、产、销”一体化的国际大型企业。借此,TCL不仅成为当今唯一具有垂直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信息电子产业的结构升级与战略转型。TCL在量子点等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创造”的力量。
CES展上,李东生向TCL多媒体产品中心总经理张少勇询问产品信息
作为一位实业领袖,李东生对专业的深刻了解,为他平添了一抹令人信服的魅力。TCL的员工表示,向李董汇报工作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准备工作必须做得充分而谨细,任何一点小小的错误,都逃不过他的双眼。TCL目前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李东生每年都会接受无数的媒体采访,在谈到与技术相关的问题时,他的自信与发自内心的喜爱溢于言表,他的讲解浅显易懂,却又让人印象深刻。
谈到制造业,就不能不谈当前制造业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中国制造业整体陷入了空前的冲击。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市场规则,还大力侵袭制造业领域。有人将互联网业比作洪水猛兽,但李东生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制造业要懂得顺势而为才能发展,实业守旧并不等于坚守实业。对于年轻的后辈企业家,李东生谦逊道不敢称大哥,还会主动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的思维与知识。正是在他的这种姿态引领下,TCL率先发起了全面转型、升级战略。
TCL通过“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战略,开辟了产业形态创新,一方面,将“智能产品”与“互联网应用服务”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运营模式,满足了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加强工业升级,快速实现着“智能智造”生产体系。这一全方位的企业变革,推动着TCL成为全球市场有力的角逐者,2016年,TCL电视产品全球销量突破了2000万台,位居全球前三,中国第一。
TCL XESS mini斩获IDG大奖 示范科技创新力
学无止境,因为始终抱有追梦之心。就像不断带领着TCL创造新的奇迹一样,李东生的学习劲头儿也从未衰减过。为了能更好的拓展国际市场,李东生开始苦练英语。短短三年时间,他的英语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然60岁的年纪,着实让不少年轻人感到汗颜。在2017年美国CES展上,李东生巧遇法国前总理菲永,TCL的法国合作伙伴热情的为双方引见。李东生与菲永以英语展开了亲切的交流,在交流中有一句话异常清晰,让在场的所有人记忆深刻,在菲永咨询TCL的业务时,李东生答道:“TCL来自中国,我们在欧洲有很多业务。”
砥砺前行 凭足而越
每年1月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大盛会。近年,TCL在CES展上均有上佳表现,年年都会获得技术创新大奖。2017年,李东生带领着TCL的参展团队如期而至。当他驱车到达展厅时,不禁有些感慨,他率领TCL第一次参加CES展是在27年前,当时TCL还只能参加香港贸发局的展团,只有9平米的展位。而今天,TCL的展区已超过了1000平米,已经和日本品牌差不多。
从9平米到1000平米,虽只是数字变化。但是,这其中却隐含着巨大的付出与心血。TCL从一家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国际大品牌经历了不少大起大落。这期间,TCL与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东生向法国前总理介绍中国品牌
2004年,TCL创造了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先后收购了法国的国际巨头汤姆逊与阿尔卡特的业务。收购汤姆逊的签约仪式是在中法两国时任领导人的见证下进行的。随后,李东生受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前往法国总统府进行会见。会见期间,希拉克总统高度评价了TCL集团在推动中法两国经济合作中的贡献,并且向李东生颁发了法国国家荣誉勋章,这是法国政府首次授予中国大陆企业家的最高国家荣誉。自此,法国成为TCL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巴黎设立了欧州管理中心。
然而,在企业发展与李东生的事业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时,却瞬间跌入了低谷。巨大的亏损,几乎令TCL一蹶不振。企业的未来将如何走?这个问题如巨山般压住了李东生,吃不下、睡不好,短短的时间内,他瘦了二十斤。在2017年CES展上,李东生以饼干作为午餐时,回想起了当时的情景,笑言,现在能吃着饼干工作感到非常幸福。坚定的信念与众志诚成的团队最终支撑着他与TCL走过了低谷。2006后,TCL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站住了脚跟。浴火重生的李东生写下了《鹰的重生》,这篇文章现在已是广为流传的立志铭。
用戈行来激发团队的潜在能量
当下的时代蜕变,不仅为TCL,更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生死存亡的命题。李东生依然没有退却,再次选择了勇敢面对。2015年,为了应对更为严酷的挑战,打造更有战斗力的团队,李东生率领TCL180多名员工,在荒芜的戈壁中行走了四天三夜,徒步穿越了112公里的“八百里流沙”,以亲身经历体验变革中要应对的困难。
在《遇见大咖》的采访中,播放了一段小小的趣事儿,李东生在参加CES展时,由于不停的奔波,导致仅穿了几天的皮鞋坏了。他匆匆的买了一双价值70美元的鞋后,扬长而去,继续在CES展上忙碌奔波。也许,对李东生而言,再大的坎坷,再多的荆棘,也会无视。因为,在他的心里早已为实业铺设了康庄大道。
在采访中,李东生曾说,TCL就是他的归宿。但是,相信,在他的心中,实业梦永远不会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