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世界网 董佳尧/文
近日,海信被夏普诉上法庭,夏普在起诉中称海信将夏普品牌用于低品质电视机并做虚假宣传,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电视品牌并索赔1亿美元。海信否认夏普的指控,并称后者此种行为是一场“农夫与蛇”的闹剧。
夏普如何丢掉北美品牌使用权?
早在2015年,夏普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便出售了部分资产,海信作为“接盘侠”以2370万美元购得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还获得夏普品牌在北美地区的使用权至2020年,全面接手夏普在美洲的电视业务。
据了解,海信当时在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后并获得5年合同期限的品牌使用权后,仍旧采用双品牌独立运营的方式。按照当时的品牌影响力来讲,夏普定位于高端品牌,海信定位于中高端品牌,夏普是给海信“长威风”了,但或许夏普也要感谢海信在紧急关头的出手相救。
然而,当年“雪中送炭”的情义并没有被夏普铭记于心,反而认为是自己被海信“占了便宜”,在合同期限刚刚过去一年多时间就要回停止履行合同,并将当初的恩人诉诸法庭。
有鸿海做靠山就敢乱来?
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表示,夏普起诉海信是“恶人先告状!这是富士康的“夏普”的恩将仇报!”为什么海信会如此气愤?
据海信方面介绍,2015年夏普在经营艰难、亏损严重的情况下求海信收留“北美夏普”。海信当时康概答应了这件事儿接受夏普墨西哥工厂,托管夏普北美品牌,随后重振工厂、恢复渠道,并向夏普注入海信ULED画质技术,使北美夏普逐渐回到了正常的“经营之道”。
如此看来,海信是将夏普当成“亲儿子”看待,没成想如今夏普翅膀硬了反过来咬一口,想想也是气愤。
朱聃还透露,在2016年10月份,夏普社长戴正吴曾气势汹汹亲自到访海信要求收回夏普北美品牌授权,但遭到海信拒绝。随后,戴正吴在采访中声称,在鸿海的支持下,他要采取破坏式的行动,让海信将“夏普”吐出来。
紧接着,鸿海与夏普停止向海信供应电视液晶面板、在美国不断碰瓷找茬、在美国违背合同向海信渠道串货、向海信单方面发函等一些列“破坏活动”便开始了,企图用这些手段逼迫海信停止履行合同。
看似简单的品牌授权纠纷,其实是一出大戏,旁人也不敢断定谁能最后获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信表示将完全遵守双方之间的商标许可合同,继续在北美生产并销售夏普品牌电视产品并积极应诉,“富士康的“司马昭之心”很低级,是现实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朱聃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