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华为副总工的传奇经历:他只是函授生却做成了著名的08机

2024-07-09 15:36

运营商财经网 吴碧慧/文

通信运营商员工早年跳槽的情况如何?当时都跳槽到哪里去了?其中一位传奇人物就是华为早期的研发高管、华为副总工程师曹贻安。他是原长沙电信局员工,只是北邮函授毕业,但凭借着高智商、邮电系统员工的高素质和一股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成为了华为早年非常重要的“幕后功臣”之一,也成了早年邮电系统职工跳槽的典范。

父亲为他申请到电信局招工指标

曹贻安其实年龄并不大,出生于1961年,现在也才62岁,与原长沙电信总经理刘建良等相差岁数不大。

曹贻安的神奇之处有很多。

一是,他去华为之前只是个长沙电信局的普通员工,去了华为几年后成了副总工程师。不像现在的三大运营商都是二级副职以上高管去跳槽,获得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的高管位子,

二是他没上过大学,却在华为是研发主管之一,牵头研发了很多拳头产品。

三是他的夫人很有名,他夫人的名字在通信业几乎人尽皆知。

曹贻安在华为的经历证明了他的智商是非常高的,只是在他成长于文革期间,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试零分光荣”、“学习无用论”成为主流,于是中学毕业后,曹贻安响应号召下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曹贻安并没有参加,而是在第二年看到知青点的人都在复习参加高考,这才参加了。

然而,中学就没有好好上过课的曹贻安当时什么都没考上。

不过,曹贻安是“四代书香门第”,父亲从政,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父亲随着领导调回了长沙,担任省局劳资处处长。而曹贻安也在当年高考前的两个月左右,因父亲的关系,申请到了长沙电信局的招工指标,至此,曹贻安正式踏入邮电行业。

邮电局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好的单位,非常吃香,所以最终曹贻安在父亲的安排下放弃了高考。在进入长沙邮电局后,曹贻安边学习边工作,最后从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分院毕业。

北邮函授毕业没进过大学校门

那么什么是函授大学呢?当年,由于高考刚刚恢复,各个学校师资不够,甚至连桌椅板凳都不够,所以函授大学很流行,但没有学位。

据曹贻安曾回忆道,“当时长沙邮电局的局长、总工程师都是函院毕业的。函院学生是边学习边工作,在校生主要是培养学习能力,但在工作中你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反而是函院的学生动手能力更强一些。当时我父亲不让我去考大学,我是没进过大学校门的。”

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曹贻安的学历并不高,但其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

据悉,进入长沙邮电局,曹贻安被分到了最 好的科室报机科的传真室,前半年在钳工班学习了钳工、电工、车工、木工等基本技能,之后再回到传真室学习传真技术,边工作边学习,曹贻安于1980年考上了北邮函院载波通信专业,直到1986年毕业拿到文凭,跨度长达6年。期间他还自学了交换机原理,这也为他今后进入华为工作埋下了伏笔。

1991年加入华为并成为早期的“关键人物”之一

1988年,曹贻安离开了长沙电信局,来到了株州承包了邮电工厂,开始了研发生产交换机,并于1990年成功研制出电子布控交换机,1991年再研制数字程控交换机时遇到了资金困难而无法继续下去,曹贻安与一起承包工厂的哥门退出承包南下深圳,并于1991年6月加入了华为公司,开始了在深圳的打拼。

曹贻安成长很快,1993年在华为的收入排名就在第7位了,同时他也成为决定华为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先后做到华为副总工程师、市场部副总经理。

当时,华为刚刚从事自主研发不久,所以主要的研发方向还是技术要求较低的模拟交换机,但曹贻安坚持要做数字交换机,甚至提出“不让做就辞职”。也正是曹贻安的坚持,使得华为后来在电信设备市场站稳了脚跟。

08机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曹贻安因自身学历和外语能力上的短板,自主选择从研发转型到销售,而他以技术销售为主,通过自身技术背景和沟通能力,迅速成为销冠,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与同在华为工作的妻子结婚选择离职

1997年左右,华为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曹贻安被外派拉美,常驻巴西,但半年后他便递交了辞职书,打算与妻子结婚。

他的妻子在此就不透露姓名了,但其实有名得很,是上一届的华为最高层的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在是华为常务监事。

当时,他们结婚的时候,华为的规定是夫妻不得在同一家公司任职,曹贻安当时为了和妻子结婚,选择了从华为辞职。

一路走来,曹贻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是北邮函授毕业,但他依旧从一个邮电管理局员工逆袭为华为研发高管,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责任编辑:吴碧慧)

运营商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yyscjrd)—— 主流财经网站,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日化、酒业及其他各种消费品网站。

分享至:
文章关键词: